病毒感染细胞的类型

发布时间:2025-06-17 点击:3
病毒与宿主细胞的相互作用中,病毒在细胞内复制是关键,据此可确定病毒感染细胞的类型和细胞的最终结局,见表75-1。
表75-1 病毒感染细胞的类型
作用类型病毒复制和释放宿主细胞的死亡感染细胞膜抗原的改变机体抗病毒的免疫机制
杀细胞稳 定
整 合
一次,大量释放出芽,逐个释出
无,或几乎无
+
+/-
-
-
+
±
体液免疫为主体液与细胞免疫
细胞免疫为主

(一)杀细胞性感染(Cytocitic infection)
病毒在宿主细胞内复制增殖中,阻断了细胞自身的合成代谢,胞浆膜功能衰退,待病毒复制成熟后,在很短的时间内,一次释放出大量病毒,以致细胞裂解;同时,又引起细胞内溶酶体膜的通透性增高,释放出过多的水解酶于胞浆中,而使细胞溶解。释放出的病毒再侵犯其他易感的宿主细胞。脊髓灰质炎病毒、柯萨奇病毒及鼻病毒等无囊膜的小RNA病毒感染属于这一类。
(二)稳定性感染(Steady state infection)
有囊膜的病毒在细胞内增殖过程中,不阻碍细胞本身的代谢,也不改变溶酶体膜的通透性,因而不会使细胞溶解死亡。它们是以“出芽”方式从感染的宿主中释放出来,在一段时间内,逐个释放出,只有机械性损伤和合成产物的毒害,可使细胞发生混浊肿胀、皱缩、出现轻微的细胞病变,在一段时间内宿主细胞并不立即死亡。有时受染细胞还可增殖,病毒可传给子代细胞,或通过直接接触,感染邻近的细胞。单纯疱疹病毒、脑炎病毒、麻疹病毒及流感病毒等的感染都属于这一类型。
(三)整合感染(Integrated infection)
某些DNA病毒的全部或部分DNA以及逆转录病毒合成的cDNA插入宿主细胞基因中,形成前病毒
(Provirus),导致细胞遗传性状的改变,称为整合感染。整合的宿主细胞不复制期间为潜伏感染,偶尔复制出完整病毒时为复发感染。在适宜条件下细胞也可转化为癌细胞,细胞膜上出现肿瘤抗原。HTLV-1、EBV、HPV、HBV均可造成这一类型的感染,见表75-2。
表75-2 引起人类恶性肿瘤的病毒
病毒所致肿瘤致癌复合因素
逆转录病毒人类嗜T淋巴细胞病1型(HTLV-1)
DNA病毒
EB 病毒
单纯疱疹病毒Ⅲ型(HSV-2)
人乳头瘤病毒
(HPV)
乙型肺炎病毒(HBV)
成人T细胞白血病 /淋巴瘤
Burkitts淋巴瘤
鼻咽癌
子宫颈癌(?)
皮肤癌
子宫颈癌
肝癌
疟疾
饮食中亚硝胺,遗传因素
日光
吸咽、其他病毒感染如HSV
黄曲霉毒素
酒精



注意啦!4月1号起CNaS实施新版认可收费项目和标准
Disney等对洗眼器的要求
观澜iso9000质量认证企业,观澜iso9000质量认证的企业
IATF16949理解与实施——6 策划6.1应对风险和机遇的措施
为什么要申请注册日本商标?
as9100空航天行质量管理体系认证证书最新标准
ISO9000质量管理组织结构如何设计
成都ISO14001认证内审资料的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