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四全管理体系?四全管理与ISO9000关系,四全管理体系有什么作用

发布时间:2025-04-22 点击:4
什么是四全管理体系?四全管理与ISO9000关系,四全管理体系有什么作用
四全管理(Four Entire Management)即全面质量?全过程?全员参加?全面综合运用各种有效的现代管理方法.
四全管理分析:质量管理在经历了质量检验(QE)?统计质量控制(SQC)和全面质量管理(TQM)的发展阶段之后,由于受到IS09000认证“热”和TQM反思的影响,使质量专业发展处在十字路口上.于是,各国质量专家学者掀起了TQM与IS09000两者关系的研究热潮,中国质量专家学者也进行了大量的探讨,提出了TQM9000质量管理模式设想,有的甚至提出要从TQM阶段进入“有效质量管理(EQM)”新阶段.因而,质量管理将向何处发展,成为困惑企业的重大问题.笔者认为:按国际惯例严格实施IS0900O标准并取得认证很有必要,但要确保企业持续健康发展,最根本?最有效的途径还是不断深化TQM.
一?正确认识TQM与IS09000关系
国际标准化组织的IS09000系列标准自1987年发布之日起,贯标认证迅速成为质量管理活动中的一大潮流.应该说,实施ISO9000标准对于我国大部分企业,尤其是受计划经济影响没有真正推行TQM?质量保证体系不完善?管理基础薄弱的中小企业来说,起到了强化质量管理?提高产品质量的作用.但有些企业由于对IS09000在TQM中的地位作用认识不清,使认证后走入了误区,认为有了“通行证”,满足了ISO9000标准,质量就满足了用户要求;认为符合了ISO9000标准,就没有质量问题了.特别是追求认证的企业和认证机构,在“推销”认证时都有强烈的利益欲望,因而,起动了IS09000认证,忽视了TQM,出现了质量管理上的“短期行为”.如此发展下去,必将成为企业质量的障碍,企业发展的绊脚石.
IS09000标准作为质量活动指南和质量保证模式,只是为建立企业质量保证体系提供一个基本框架.它是对用户质量的一种担保,也是企业质量管理阶段性的认可.而TQM的基本思想是彻底地让用户满意,其精髓是不断地进行质量改进,确保企业成长和“长寿”.日本经济成功?产品质量在世界上公认最好,就是得益于推行TQM;英国在世界上认证数量最多,但质量并不是最好.这说明企业的质量管理还是要以TQM为本,把深化TQM作为企业生存发展的百年大计.
因此,我们必须明确TQM与IS09000的主要区别和联系.两者的区别:在管理目的上,前者是质量改进,后者是质量维持;在管理中心上,前者是以人为中心,后者是以标准为中心;在管理内容上,前者是质量计划?控制和改进,后者是质量控制;在管理方法上,前者是连续的滚动PDCA循环,后者是非连续的定期修改标准;在管理对象上,前者是全企业?全员?全社会,后者是与产品质量形成有关的人员和部门;在管理动力上,前者是企业主动做(主动式),后者是用户要求做(被动式);在管理要求上,前者是解决怎样做的问题,后者是解决做什么的问题;在管理范围上,前者领域广,后者领域狭;在管理效果上,前者是不断提高企业整体素质,后者是稳定产品质量.其联系是:TQM的质量改进体现了质量管理是积极主动的本质特征,IS09000认证作为质量承诺是不能替代质量管理行为过程的,IS09000认证所要求完整的文件比质量体系,正是TQM的规范化基础工作.“两者”是一个包涵的关系.分析“两者”的区别和联系足以说明,必须把严格贯标认证建立在强化TQM基础之上.从企业长远发展战略的高度,把深化TQM作为企业成功的根本,而不是满足于IS09000认证.
二?系统掌握TQM思想观点方法
TQM起源于美国,日本从美国引进中吸取了中国“质量第G”?“工人参加管理”?“三检制”?“三结合”?“合理化建议活动”等思想和经验使之完善.我国自70年代末期推广TQM,20多年来的实践证明,它是一种最有效的广泛适用的管理科学.但勿庸讳言,由于受到计划经济制约,企业缺乏市场竞争压力和动力,对TQM缺乏热情.尽管当时国家采取行政手段推行,还是因为出现了重形式而轻实效的“两张皮”现象,未能取得预想的效果.所以,我们必须从适应经济体制和市场机制的转变出发,从质量是企业生命的战略高度去系统掌握和运用TQM,使之成为人们的共识和行为规范.
TQM是以质量为中心的全面管理,近年来又有新的发展.其基本的思想理论观点和方法可简归如下:
①“四全管理”,即全面质量?全过程?全员参加?全面综合运用各种有效的现代管理方法.
②“四个第一”,即质量第一?用户第一?适用性第一?长远利益第一.
③“四种观点”,即预防?改进?管理因素为主,不排斥严格质量检验,防检结合?综合治理的观点;一切用事实和数据说话的观点;下道工序是用户,过程控制一次成功的观点;用最经济的方法为用户提供满意的产品和服务的观点.
④“四大支柱”,即PDCA循环科学工作程序?QC小组活动?标准化和质量教育培训工作.
⑤“四种方法”,即数理统计分析?抓关键的少数?人机料法环全面控制和QC新老7种工具运用.此外还有方针目标管理?建立健全质量保证体系,搞好TQM6项基础工作,促进企业管理7项基础工作建设等等.80年代以来,TQM与量化质量成本?全面质量控制?可靠性工程和零缺陷等方法融合,形成了较为系统的TQM体系.目前,世界各国普遍推行TQM,多数企业进入致力于各项经营活动性能持续提高的阶段,10%左右企业进入经营组织?运营过程持续改进的阶段,仅有少数大公司已进人工作程序的优化管理?“追求卓越”的TQM成熟阶段,代表着TQM的发展方向.
世界著名质量管理专家美国朱兰博士指出:“全面质量管理就是为了达到世界级质量的领导地位,你所要做的一切事情”.可见,推行TQM就是永无止境的质量改进过程,就是不断地攀登质量经营新高峰.我国《质量振兴纲要》明确指出要继续推行全面质量管理,其根本原因就在于它是一种系统的管理思想体系?通用的管理哲学?科学的管理方法和管理原则.所以,我们必须自觉地广泛深入地推行TQM.
三?探索深化TQM的有效途径
面对经济全球一体化和我国加入WTO,要使国内企业能够与世界级的跨国企业集团竞争,企业迫切呼唤“世界级质量”,它的动源就是TQM的深化和落实.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完整准确地把握好我国推行TQM以来总结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基本经验,勇于实践,探索深化TQM的途径.
1.TQM成功的关键在于高层领导带头.日本池泽辰夫教授尖锐地指出:“领导人如果只作口头号召,自己不带头,QC活动是搞不起来的.这样的人不配当TOP(首脑),只能是STOP(障碍)”.国内曾对当时的TQC活动戏称“头Qc”,讲的就是领导重视最关键.因此,高层领导者必须在推进TQM中,亲自挂帅,身体力行,做到:(1)坚持走“质量效益型”发展道路的战略思维.把质量经营作为企业发展战略的核心,树立“大质量”观,注重培育质量文化,追求质量领先?卓越.实施“用户满意工程”?“企业名牌战略”,突出“技术管理创新”?“质量成本管理”.(2)亲自主持企业质量经营战略?方针?目标和质量程序文件等重大问题的决策?制定和发布.(3)树立质量权威.企业应设置专职质量经理(厂长),配备高素质中高级质量工程师和管理人员,授予TQM综合管理部门应有的权力与权威,创造推行TQM所必须的物质?环境和工作条件.(4)要有比下级更高的热情带头学习和宣传TQM的基本知识,亲自抓好TQM工作的落实.
2.广泛深入持久地进行TQM系统教育培训.质量管理始于教育?依赖教育?终于教育.这是各国推行TQM的显著特点,也是我国成功的经验.因此,TQM教育必须作为企业产品质量形成的“第一道工序”和“质量兴业”的基础.要运用多种形式,通过多种渠道,针对企业领导?技术管理?现场操作等各层次人员的工作特点,选择重点内容,反复进行TQM的教育培训,坚持不懈,才能卓有成效.
3.充分调动全员参加质量管理的积极性.一切实体质量的形成?改进和创新都要由人来完成.质量的事业是群众的事业,只有群策群力才能搞好.因此,必须充分发挥企业领导?质量工作者和广大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在不断地改进质量中彻底让用户满意.使TQM工作建立在扎实的基础之上.怎样调动人的积极性呢?TQM中的QC小组,就是面向21世纪尊重人性?令人感动?很有魅力的一种全员参加的极好形式.这也是中国管理哲学“人本思想”的具体体现,需要各级领导给予大力提倡和关心支持,也需要TQM推进者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使之在改进质量?降耗增效?开发智慧?培养人才?提高素质等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
4.建立健全技术?行政和法规“三位一体”的管理运作方式.国内外推行TQM经验告诉我们,只讲技术工具和方法运用的质量管理是远远不够的,必须把技术?行政和法规管理与TQM结合起来,通过建立这样的运作体系才能对质量进行有效的监督和管理.也就是要求企业自觉贯彻国家质量法律法规,严格执行企业法规性文件,通过行政强制手段建立和落实质量责任制?质量标准以及实行奖罚?“质量否决权”等制度,推进TQM有效运行.
5.开展企业TQM自我评估诊断活动.美国每年都由国家总统颁发国家质量奖,日本等发达国家还推行了TQM评审?诊断等项活动.我国目前虽然还没有恢复这项工作,但企业可根据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借鉴国家质量管理奖评审标准?行业质量管理评估标准,吸取国内外先进经验和做法,本着“博采众长?融合提炼?以我为主?自成一家”的原则,结合本企业实际,建立起科学规范?有效运行的企业自我诊断评估体系,适时验证企业推行TOM的业绩和成效.同时,可与国内外先进水平和同行业水平作比较鉴别,更有效地推进TQM,为应对未来国际市场的竞争奠定坚实的基础?


不同干燥方式在茶叶烘干中的比较
湖南去哪可以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
质量管理四项基本原则
如何在塞尔维亚注册商标?
广东省最新两化融合补贴政策汇总
ISO认证为中小企业带来的十大好处
中国环境标志认证的产品认证程序
激光产品符合iec 60825-1和iec 60601-2-22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