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se管理体系】如何实现钻井现场的HSE精细管理?
对于油田钻井作业来说,要在hse管理体系的“精”字上做文章,在“细”字上动脑筋,在“实”子上下功夫,在“效”字上求突破,才能不断健全hse管理体系,有助于体系的落实,需要将“精细管理、内涵发展”的理念植根于hse管理体系的全过程。
1、细化岗位HSE检查表
没有标准可依的HSE检查在日常管理中存在的弊端日益凸显:安全隐患容易遗漏;侧重点不一、检查行为不规范、无章可依;检查质量参差不齐等。这些都严重制约着hse管理体系水平的提高和持续改进。为了给基层提供一种有效的实施HSE检查和隐患排查的工具和手段,进一步提高岗位检查和交接班检查的工作质量和职工工作责任心,实现由随意向规范、粗放向精细转变,及时发现、整改各类存在隐患,做到责任能追溯,钻井处组织专门人员对井队包括值班干部在内的14个岗位,分电动钻机和机械钻机共28种《岗位HSE检查表》进行统一编制,纳入各岗位的《岗位HSE检查记录表》中,编入hse管理体系程序受控管理。要求干部职工对照“检查表”进行岗位检查、交接班,使现场的每一项工作、每一个检查点随时处在监控之中。
开展《岗位HSE检查记录表》工作,使钻井队所有岗位实现了书面交接班,进一步明确了岗位职责,实现了责任的可追溯;集合了钻井现场所有的检查点,便于及时发现与整改生产作业中出现的各类隐患,弥补了过去靠经验管理操作的局限性;方便了新员工的工作,对照《岗位HSE检查记录表》进行岗位检查,帮助他们尽早熟悉、掌握岗位工作,提高自身素质;同时还为监督检查井队的HSE工作提供帮助和依据。
2、加强风险管理和事故预防
Hse管理体系的风险识别、评价以及安全提示是变事后被动控制为事前主动预防的一个关键环节。为了抓好此项工作,钻井处统一编制了《班前(事前)5分钟HSE活动记录本》,规范事前HSE培训教育的内容和形式,强调安全培训、风险提示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在施工作业前,由对值班干部对当班的作业内容、作业程序、存在风险进行分析,针对可能发生的危险指定相应的安全防范措施,并将相关内容在交接班会上传达到每位施工人员,要求其熟知、掌握并进行落实。Hse培训后,所有施训者和受训者都要真是签名,确保相关责任可以追溯。通过事前针对性的hse培训,使每位职工在上岗前、施工前都知道本岗位所要做的工作风险因素,都知道防范措施,都知道安全操作规程。
为了抓好施工过程中的HSE提示工作,钻井处参照国外项目实施的“STOP卡”制度,在钻井队推广使用了“HSE危害因素提示卡”,任何职工在任何时候都有权对看到的一切不安全行为和不安全状态提出整改意见和建议,对切实可行的意见和建议,基层队按规定给予表扬和奖励,调动了全员参与风险控制的积极性,使职工之间做到了相互提醒、相互监督,为随时发现、解决人的不安全因素和物的不安全状态提供了保证。
为了加强外来施工人员和其他外来人员和其他外来人员进入钻井施工现场的管理,钻井处还统一编制了《外来人员及其他人员hse培训教育记录本》,每位外来人员在进入施工现场前都必须接受相关的hse培训和提示,保证其HSE知识能够满足现场HSE管理的需要。
总之,通过在hse管理体系上的探索和实践,钻井队的作业现场HSE管理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工业生产事故逐年减少,钻井作业的hse管理体系运行总体保持了良好态势。精细化的HSE管理文化逐渐融入员工的价值观,“预防为主,我要安全”的理念已经逐步成为员工的行为指导。
iso9001:2015认证在制定质量目标的关注点?国际外观专利查询有哪几种方式?ISO22301业务连续性管理需求的识别什么是FSC,如何识别FSC认证标签?aaa信用认证国家标准安全生产标准化认证证书怎么办理?27001信息安全管理体系认证的目的和作用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内部审核对不符合项的跟进